水晶燕窝 (二星)150 克
Product Details
https://www.euyansang.com.sg/zh/food-birds-nest/%E6%B0%B4%E6%99%B6%E7%87%95%E7%AA%9D-%28%E4%BA%8C%E6%98%9F%29150-%E5%85%8B-888842538202.html产品行动
更多信息
- 详细
- 如何使用
- 科学
- 在标签上
-
详细
燕窝含有丰富的表皮生长因子(EGF)和珍贵营养成份,能帮助增强免疫力和保养肌肤,令肌肤柔嫩、光滑。我们的燕窝是纯正的养颜美容和养生滋补圣品。
- 产自环境天然无污染的加里曼丹
- 干净少杂质
- 产地可为燕子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营养
- 更健康、质量更佳的燕窝
- 使用无菌加工技术
- 严格的卫生标准
- 通过条码进行溯源管理
*项目仅供参考,实际项目可能有所不同
这款口感柔滑、香气淡雅的燕窝产品是您宠爱妈咪的最佳选择,而呈现天然象牙白色的上等燕窝,更是您表现一份心意的理想礼品。
-
如何使用
泡发燕窝
- 将需要片数的燕窝放入一碗常温的开水中浸泡(碗的体积必须足以容纳发大七至十倍的燕窝)。
- 将燕窝静置泡发 30 至 45 分钟。
炖煮燕窝- 准备一个炖盅和外锅,外锅加入水,水位不可超过炖盅高度的一半。
- 将泡发好的燕窝沥水并放进炖盅。
- 炖盅加水。一片燕窝需加入一碗水。
- 将其余的材料一并倒入炖盅里,炖盅加盖,外锅加盖。
- 开大火,将外锅的水煮滚。
- 外锅水滚后,转小火。
- 继续炖煮约 30 至 45 分钟即可。请每隔 10 至 15 分钟检查一次炖煮进度。
*或者,你也可以使用慢炖锅来炖煮燕窝。
-
科学
燕窝是燕子吐出的营养丰富的唾液分泌物。此种胶状分泌物是燕子筑巢时的主要材料,而燕子筑巢的地点通常选在如悬崖峭壁和深山洞穴等险峻的高处。
燕子的种类有三十多种,其中只有两种金丝燕属和一种侏金丝燕属的燕子会生产可食用燕窝。爪哇金丝燕生产的可食用燕窝品质最佳,因为其颜色白净且羽毛杂质最少。爪哇金丝燕只分布于东南亚地区。燕窝的清洁处理过程相当繁复,一个人花八小时的时间只能处理约十个燕窝1。
食用燕窝的主要成份为醣蛋白、碳水化合物和微量元素。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科学研究发现,食用燕窝中含有丰富的表皮生长因子(EGF)。他们发现食用燕窝样活性水溶液中提取刺激的 DNA 合成的 3T3 成纤维细胞具有剂量依赖性的影响2。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低分子量多肽,能刺激细胞生长和增生,促进皮肤和组织的修复。
燕窝含有的主要碳水化合物包括:唾液酸(9%)、N-乙酰基神经胺酸(galNAc)(7.2%)、N-乙酰葡糖胺(glcNAc)(5.3%)、半乳糖(16.9%)和岩藻糖(0.7%)。研究显示唾液酸能帮助调控免疫系统受体,防止细菌和病毒入侵。此种碳水化合物还对婴儿的大脑发育有帮助3。其他碳水化合物也都在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。
燕窝含有的胺基酸种类和数量都非常丰富,包括丝胺酸、苏胺酸、天门冬胺酸、谷胺酸、脯胺酸和缬胺酸等1, 4。
- 天门冬胺酸―辅助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制造,以及消除疲劳。
- 谷胺酸―辅助糖和脂肪酸的新陈代谢。
- 脯胺酸―辅助胶原蛋白生成,改善肤质。并且能与维生素 C 作用,形成健康的结缔组织。
- 丝胺酸―辅助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制造。一种天然的保湿成份。
- 苏胺酸―对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的生成很重要。
- 缬胺酸―对肌肉新陈代谢和组织修复很重要。
参考文件:
1.MF Marcone.Characterization of the edible birds’ nest- the “Caviar of the East”.Food Research Intl 2005, 38; 1125-1134
2.YC Kong, WM Keung et al.Evidence that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is present in swiftlet’s (Collocalia) nest.Comparative Biochem and Physiology Pt B:Comparative Biochem 1987, 87(2):221-226
3.AA Rashed, WM Wan Nazaimoon.Effect of Edible Bird’s Nest on Caco-2 Cell Proliferation.J Food Tech 2010, 8(3); 126-130
4.RH Kathan, DI Weeks.Structure studies of collocalia mucoid ☆:I. Carbohydrate and amino acid composition.Arch Biochem and Biophysics 1969, 134(2):572-576
-
在标签上